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维权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撑

发布时间:2024-12-26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作者:佚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高瞻远瞩地推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局部地缘冲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震荡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破浪前行,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产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实现。

  2010年、2012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关口,2023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亿斤,实现“二十连丰”。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万亿斤,首次突破1.4万亿斤。在粮食生产总量不断历史性跨越的同时,近年来粮食生产结构也不断优化,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供给增加,玉米产需缺口收窄,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自给率有所提升。成就来之不易,离不开政策好、人努力、基础实、科技强、防风险这五大支撑。

  一是政策好。近些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构建了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价格支持方面,持续推行稻谷与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让农民吃下“定心丸”。2024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及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均较2019年有所提升,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每斤也上调了6分,这无疑为农民种粮增添了底气。种粮补贴方面,国家于2024年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以及耕地轮作休耕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安排资金支持,开展粮油单产提升行动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以来,为对冲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中央财政先后累计向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700亿元。农业保险方面,202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让种粮农户更为安心。据统计,2023年,中央财政拨付三大粮食作物保费补贴约200亿元,为超过1亿户次种粮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000亿元,极大地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人努力。各级党委政府紧密围绕粮食生产这一主题,从春耕到秋收等环节多次进行精心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粮食产量的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近3000名专家积极进行新品种培育和高效农机设备开发,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一线农技人员化身贴身保姆,行走在田间地头,及时向农民传授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确保新技术落地生根。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三是基础实。我国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我国粮食生产的根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质保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扎实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年前增加了1.23亿亩,总体灌溉面积达到10.75亿亩。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4年实施面积已超过1.12亿亩,有34个项目实施县实施面积在100万亩以上,保护性耕作在减少风蚀水蚀、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作业成本等方面的效果持续显现。

  四是科技强。我国粮食科技领域通过优化作物品种、改进耕作技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种业创新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培育出一批耐盐碱小麦品种,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快,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53万份。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精准播种、精准施肥喷药机、智慧灌溉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智能化农机逐步推广,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高端智能农机逐渐应用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2%,粮食平均亩产389.7千克,较上年亩均提高2.9千克,单产提高对增产贡献达58.7%,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73%。

  五是防风险。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的背景下,作为“靠天吃饭”的行业,必须要有效防范应对各类自然风险。这方面,我国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努力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加强监测预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范措施,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中央财政多次及时下达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支持灾区全力做好救灾等相关工作。落实好“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排灌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实现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稳定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办公室 韩一军、常健)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zwdt/202412/t20241225_646848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制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制 tdwq.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